当前位置:养生知识网 > 百科 --> 内容
百科

专业性、传统味、国际范上海医疗卫生服务气象万千

发布时间:2024-12-21 05:32 | 文章来源 :中国经济网 | 阅读量:18087 |

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夯实基层、创新引领提升大型医院诊疗服务质量、开展高水平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……上海的健康网络越织越密、越织越广,从居民便捷就医的“小门口”,到吸引众多海外患者的“大窗口”,又一块“拼图”在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全景中日渐...

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夯实基层、创新引领提升大型医院诊疗服务质量、开展高水平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……上海的健康网络越织越密、越织越广,从居民便捷就医的“小门口”,到吸引众多海外患者的“大窗口”,又一块“拼图”在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全景中日渐清晰,跳动着创新发展的脉搏,流淌着健康向上的活力。

专业性、传统味、国际范上海医疗卫生服务气象万千

号源配药多措并举 畅通基层医疗“下沉上转”

“社区不仅及时发现了我的病变,还帮我很快约到号做完了手术,解决了我的大问题!”家住临汾路街道的何女士充满感激地说。

今年4月,上海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,三级医院号源开放率达50%,家庭医生签约患者可以早于社会面5天预约到来自36家市级医院、137家区属医院共3.32万名专家的号源。

新政实施一个多月后,何女士在社区做B超检查时,发现甲状腺结节有恶性病变可能。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,她预约到了第十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房林教授的专家门诊,确诊为甲状腺癌,10天之内就顺利完成了手术。

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维介绍,中心就诊人群以老年人为主,其中无法熟练使用手机预约挂号的老人不在少数。借助“专家号源下沉市级平台”,家庭医生成了“看病帮手”,判断出病种后按照编码搜索,就能为患者精准预约对应科室的专家。目前,上海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,常住人口签约率达45%,重点人群签约率82%。

基层挑起常见病、多发病诊治的大梁,还要解决社区配药问题。据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介绍,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704种,较2023年底增加88种,基本能够满足常见病、多发病以及老年居民慢病常用药物的供给。“我们希望药品目录每半年左右进行一次动态调整,依据用药需求,想办法把居民需要的、社区暂时还没有的补充进来。”

近年来,上海不断将康复、中医等优质资源向社区倾斜。走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基地,运动治疗、言语治疗、感觉统合治疗等多个功能区色彩斑斓、配备齐全。这里能开展10余项康复项目,孩子不用出社区,就能享受到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、新华医院同质化的康复治疗。“既好又方便。”带着2岁孩子做康复训练的居民李女士说。

据悉,这样功能完备的社区康复中心,上海市已有141家,其中22家是今年内新建成的。此外,60家新建的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向居民开放,“杨氏针灸”“朱氏推拿”“顾氏外科”“陈氏妇科”等海派中医名家每月定期到站点巡诊或带教指导。

环境优技术强 创新驱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

大医院楼宇林立、科室众多,如何避免患者“没方向”“跑断腿”“多排队”?集成化布局、一站式就诊,上海各市级医院持续优化空间布局、便利诊疗流程,助力群众就诊“医”路畅通。

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眼科综合诊疗大楼开创“院中院”,内设三个临床医学中心,将建筑效率提升至最大;龙华医院综合服务部集预约、取检查报告、病历打印、大病医保办理于一体,提供一站式接力服务;中山医院以总长超1200米的风雨连廊连接各楼宇,确保患者无障碍转运……

在探索如何高效便捷就医的道路上,人工智能技术也焕发出无限潜力。8月26日,“疑难病智能分诊中心——肿瘤专病”项目在上海启动,为全国患者提供智能化的分诊、转诊和全病程管理服务,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应用。

瑞金医院副院长、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柏用介绍:“大数据分析可以从高危人群中筛出早期胰腺癌患者,实现从诊断到治疗的新突破,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,把专家的临床经验赋能给更多基层医生。”这一由瑞金医院、中山医院、华山医院、仁济医院等专家组成的项目团队,为全国肿瘤治疗贡献了一支精锐的上海力量。

两项医学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多个科研成果亮相国际顶级刊物,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持续推进……2024年,上海市医疗创新成果斐然。

据最新数据,过去一年,上海40家三级医院共实现296项科研成果转化,合同金额达10.3亿元,其中就有不少“春昇杯”选手的项目。“期待这些好苗子未来孵化出更多金果子,引领医学发展,造福百姓健康。”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胡鸿毅表示。

吸引海外患者前来就诊 传统医学乘风出海

“中国医疗服务的速度和质量都相当出色。”来自英国的马修由衷感慨道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他专程辗转近一万公里来到上海体检。确诊贲门癌后,医院很快为他安排了一期手术和放疗,这让马修十分惊喜:“我从未接受过这样高效的治疗!”

在上海,“洋患者”不远万里前来求医的情况越来越常见。随着国际医疗旅游逐渐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,去年9月,上海在13家公立医院试点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。今年以来,已有来自荷兰、波兰、格鲁吉亚、俄罗斯、印度等地的患者专程来求诊。上半年,全市医疗机构共服务外籍和港澳台住院患者4128人,同比增长24.30%。

“上海有多个专科处于国际一流水平,完全能为全球病人提供一流服务,体现上海的医疗水平和城市文化,为上海经济注入新活力。”上海医学与公共卫生新兴技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罗力表示。

各医院从硬件和软件两端着手,除了建立相对独立的国际医疗部,纷纷通过与保险公司建立直付机制、制作国际医疗服务导引手册、引进外籍医师等方式,提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,推进医疗开放先试先行。

在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的浪潮之下,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步履也愈发坚实,中医药国际化迎来新机遇。

“我们用针灸治好了美国患者在上海旅游期间发作的运动旧伤,还有不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日本人、韩国人会定期来看中医、配中药。”龙华医院智慧医疗办公室主任平立说。

跟练太极拳、八段锦,在针灸推拿、耳穴敷贴中舒缓身心,亲手制作中药香囊……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,龙华医院定制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深度体验项目,以及中药茶饮、中药洗发水等文化产品,为全球游客打造集医疗、康养、文化探索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浓浓传统味、走出国际范,伴随着医疗服务对外开放的步伐,上海正向世界展现中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